服务热线 17190019990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入网指南|联系我们|杂志订阅

热门关键词电力设备 / 开关电源 / 变压器 / 电网 / 变电站 / 风力发电 / 输配电 / 核电 / 电线电缆
传感器发展空间广阔 市场潜力大
来源:电力资讯 日期:2014-05-07

 

    为现代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的一类电子元件,传感器年增速超过15,预计5年后产值将达1200亿元。2013年,传感器领域出现了新的社会动向,世界各国的设备及系统相关企业欲建立每年使用1万亿个传感器的社会“TrillionSensorsUniverse”。
 
  中国传感器年增15%
 
  传感器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中的基础类产品,是重点发展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中的特种元器件。传感器产业作为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在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推动下,我国传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有长足进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感器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15%。2012年中国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及消费电子,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占市场份额的42%左右。
 
  根据中国《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子元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规划》明确列出未来5年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包括满足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的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可靠电子元件产品;满足我国新型交通装备制造业配套需求的高质量、关键性电子元件;为节能环保设备配套的电子元件以及环保型电子元件;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的电子元件;为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产业配套的电子元件;新型电子元件材料以及设备。
 
  其中包括基于MEMS技术的传感器、环境监测设备用气体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2月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在重点工程内容中也提到发展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未来5年将是中国传感器市场稳步快速发展的5年,在持续30%以上的年度增长动力之下,201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
 
  传感器革命受到关注的理由
 
  第一,以传感器为首的电子部件的用途偏向于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电子部件的增长依赖于特定的应用产品,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等弊病。业界希望能开拓出需求和价格变化激烈的消费类产品以外的新增长源。
 
  第二,传感器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在需求高涨。为了对老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最恰当的管理和维护,全球都存在希望利用传感器和ICT(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即使是在农业等第一产业和流通、物流等没怎么推进高科技化的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对传感器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传感器的用户后备军越来越多。
 
  第三,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想利用更多的数字数据。利用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会扩大运算需求和通信需求。而且,如果把大量传感器数据与开放数据等组合,通过IoT和M2M进行大数据分析,就会产生价值更高的数据。
 
传感器产业的八大趋势
 
  一、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模式:要加速形成从传感器研究开发到大生产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传感器的生产大国。
 
  二、传感器产品结构向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产品品种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倾斜,尤其要填补“空白”品种。
 
  三、企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向规模经济或适宜规模经济发展。量大面广的通用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亿只计,一些中档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产1000万只(含以上)计;而一些高档传感器和专用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产几十万只~几百万只计。
 
  四、生产格局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内涵为:1.生产传感器门类少而精;2.专门生产某一应用领域需要的某一类传感器系列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3.各传感器企业的专业化合作生产。
 
  五、传感器大生产技术向自动化发展。传感器的门类、品种繁多,所用的敏感材料各异,决定了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观当前传感器工艺线的概况,多数工艺已实现单机自动化,但距离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尚存在诸多困难,有待今后广泛采用CAD、CAM及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工业机器人,予以突破。
 
  六、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应加强从依赖引进技术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方向转移。
 
  七、企业经营要加快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相结合的国际化方向跨越发展。
 
  八、企业结构将向“大、中、小并举”、“集团化、专业化生产共存”的格局发展。
上一条:核电企业争相上市 建设提速利好设备公司
下一条:许继电气上半年业绩大幅预增50%
服务热线:010-62635542  传真:010-62637042  电子邮件:dlceo66@163.com

在线交流:  给我发消息  1808868933   给我发消息 1803078983
Copyright © 2010-2018 ceo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4054号-2